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当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不幸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责任又该由谁承担?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和法律法规,为您详细解析。
以案说法:骑手工伤认定的司法实践
案例一:复杂外包关系,骑手维权五年终获赔
外卖骑手老解在送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腿骨粉碎性骨折。当他申请工伤赔偿时,却发现自己的劳动关系像一张"复杂的蜘蛛网":他替一家餐饮公司送餐,由第二家公司进行考勤管理和排班,但发放工资的却是第三家公司。
五年来,经过劳动仲裁、人社部门认定和数轮诉讼,检察院办案组最终查明:餐饮公司将外卖配送服务外包给第二家公司,第二家公司又将此业务转包给被告公司。负责骑手招录和解聘、进行用工管理的第二家公司才是真正的用人单位。老解最终获得了11万余元的工伤保险待遇和5万元救助金。
案例二:未签劳动合同,骑手送餐摔伤仍算工伤
小何于2022年4月入职某网络科技公司,从事外卖配送工作,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同年7月,他在取餐途中不慎摔倒受伤。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小何接受公司的考勤管理、参加培训会议,公司还对他们实行奖惩制度,要求配备统一服装,存在实质性的劳动关系。法院最终判决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小何受伤属于工伤,公司应支付各项工伤待遇共计32万余元。
法律分析:劳动关系与工伤认定的标准
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典型案例中进一步明确,劳动关系认定重点要看三个要素:是否接受单位管理;是否持续提供劳动;劳动是否为单位业务组成。
工伤的认定标准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新规: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2025年10月30日《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决定》获得通过,其中规定:
企业应当明确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用工关系,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得制定损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不得简单以消费者的不满意、差评扣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报酬。
外卖骑手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增强法律意识,签订书面合同:务必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保留证据材料:注意保存能够证明劳动关系成立的证据,如记录工作时间、考勤安排、平台的绩效管理等。选择公司统一配备的电动车、手机等,也有助于证明劳动关系。
依法理性维权:发生工伤事故后,可通过平台企业或平台用工合作企业设置的内部沟通渠道、申诉机制等,与企业协商解决;也可向工会组织或当地工会组织请求支持帮助;必要时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注意维权时效:工伤认定有时效限制,一般应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提出申请。
结语